攻略

环球讯息:传承古法民族技艺 让非遗绽放迷人光彩

  • 来源:云南日报
  • 时间:2023-04-21 13:25:53


(资料图)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诗中描绘的手工织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许多机械化生产都取代了手工制作,然而在怒江州福贡县有这样一个工坊——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在这个工坊里至今依然回响着脚踏、手板的手工织布旋律。

在福贡县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织布机,双脚踩动踏板,双手灵活地将木梭来回穿过上下两排棉纱,经纬交错间,伴随着轻微的咯吱声,厚实和软、花纹明艳的粗布在机身下方一寸一寸缓缓延长,一根根纺线经她们的巧手变成白蓝相间的棉布。

“竹片从这里穿过去,线从小孔里传过来,再把线从这里绕过来再打个结。”一位动作灵活,技法娴熟的傈僳族阿姨,她的身边围着许多学员,在认真地听她讲授着手工织布的技艺。都付迪介绍,她的手艺来自于她家族的传承,由于手工织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凸显了传统工艺中蕴含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都付迪担心这样的古法技艺逐渐失传,于是也不藏私,果断加入了合作社,遇到愿意学习的年轻人,她就耐心地传授织布技艺。如今,都付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种传统的民间技艺,让传统的民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手工织出来的布有冬暖夏凉、透气性好、不起褶皱、不起静电、不褪色等特点,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福贡县许多妇女加入“织女”队伍,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老织布产业链,使得传统织布手艺在福贡县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我们傈僳族服装是比较漂亮的,以前制作过程不太清楚,现在来到工厂里面学到很多,做起来还是比较不容易的。”学员李胡恰,一边织着手头的棉布,一边说道。

合作社负责人此路恒介绍说,福贡县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于2021年4月2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沙蓝颜”为品牌名称,在2022年入选了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截至2022年,该工坊带动脱贫260户482人,其中残障人士66人,工坊年收入290余万元。工坊主要生产民族服饰的原材料,原材料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一些传统的古法织布工艺。希望这个非遗工坊能够把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承发扬下去。下一步工坊将邀请州级、省级的相关非遗传承人来指导培训,进一步做好非遗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技艺。

合作社的成立和非遗的传承,人们听到的将不再是“唧唧复唧唧”中木兰的叹息,而是劳动者在劳动时的欢声笑语。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教育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