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

自己文化中女性的故事,还是得自己讲|《她们的故事》创作手记

  • 来源:新京报
  • 时间:2023-08-14 14:56:49

人物传记一向是英语童书出版的“定海神针”。父母心天下皆同,都希望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能有成人榜样的引导。所以,知名的童书出版社大都有堪称“镇社之宝”的传记系列,形式多样,品类齐全。而女性人物传记的崛起恰好补全了传统传记童书版图缺失的一角,及至6年后的今日,依然风潮不减。

当时我的创作重心开始集中在非虚构童书,所以对女性人物传记这一新兴的童书门类格外留意。而这一留意,就发现了严重的缺憾。英美童书作家往往对亚洲文化缺乏了解,遑论中国文化。虽然创作的女性传记是从各国遴选人物代表,但涉及中国的部分难免有水土不服的错漏,比如,插图中的清朝女性穿一身和服装束。


(资料图片)

靠别人总归是不行的,自己文化的故事还是得自己来讲。

《她们的故事》,王叡 著,臧恒静 绘,奇想国童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年6月。

于是,2017年的夏天,我开始着手策划《她们的故事》。最初的创意是给孩子们讲中国女科学家的故事,后来奇想国主编黄晓燕女士给了我很多建议,她认为可以讲述更多职业女性的故事,让这本书既是女性传记,又是给所有孩子的职业启蒙和人生启蒙。

终于到了2023年的初夏,《她们的故事》历经6年的筹备、创作和出版流程,得以和读者见面!

从职业切入的

女性人物传记书

《她们的故事》讲述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100位非凡女性的故事,诠释女性角色在历史和社会中的担当。书中人物既有政治和商业领袖,也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运动员和社会先锋。她们有的为世人所熟知,有的被历史的浓雾所遮蔽。虽然来自不同年代,不同的社会领域,但她们都有着无上的勇气,敢于打破对于人生想象力和可能性的束缚。

《她们的故事》目录。

实际上,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弥补了童书中女性视角的缺失。我们的创作团队成员都是女性:除了我之外,有3位奇想国童书的女编辑,还有留学法国的女插画家恒静,她的插画风格清新,又有时尚感。

女性视角的创作,更集中于人物的本质,而非性别角色。讲述人物的故事,我会更多关注她们的职业成绩,而不是猎奇的个人生活。比如林徽因,媒体宣传的往往是她的美貌、感情生活和写诗才女的身份,而我更希望孩子们知道,她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她不仅是优雅美丽的,更是勇敢坚韧的,在战火纷飞中冒着匪乱的危险在艰苦的乡间寻访遗失的中国古代建筑。

还有巴清,中国有记载最早、影响最大的女性企业家,《史记》中说她“礼抗万乘”,连秦始皇都对她以礼相待;冯嫽,出使西域的女外交家,手持使臣的符节,巩固汉朝与西域诸国的联盟;杨妹子,世界绘画史上少有的留下姓名的女画家,少数存世作品被吉林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收藏……

关注女性人物成长经历

给孩子的梦想启蒙

因为是给孩子看的童书,在创作时,我也希望尽可能贴近生活,让孩子感觉更亲切。比如刘洋,小时候她的梦想曾经是当公交车售票员,“可以天天坐着汽车逛来逛去”,长大后她考上了空军飞行员,又成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再比如邓亚萍,小时候她因为个头儿矮,被专业队拒之门外,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刻苦训练,成为横扫乒坛的“乒乓女皇”。

《她们的故事》内页。

关注人物的成长经历,让小读者都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的榜样:原来她们也曾经弱小,曾经迷茫,曾经被困难羁绊啊!但是她们最终战胜了命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新书出版后,也有一些读者和专家提出疑问——这本书里的100位女性人物是如何选择和取舍的?比如写运动员,我们国家有那么多世界冠军,选入这本书的标准是什么?

我给这本传记童书定下的创作基调,不是事迹评选,也不是帝王将相的传奇,而是讲述一个个普通人的成长故事。

大可不必纠结某一个“标准”。我想向孩子们传达的观念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虽然这本书里只能囊括100位女性的故事,但是还有200个,300个,有无数女性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书写。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和历史、传记童书中,女性人物的数量、形象都是有缺失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我希望《她们的故事》只是一个引子,一篇序曲,能够让更多的童书创作者和出版社来一起关注女性主题、女性传记,激励更多读者也拿起笔,讲述自己身边女性的故事。

小说笔法写就的

非虚构故事书

也有人提出,书里的第一位人物——木兰,并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她们的故事》内页。

的确,木兰不姓花,这个姓氏来自后世的文学创作。目前关于木兰最早的文本,就是《木兰辞》。关于这位女英雄的身份,甚至是否存在,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论。一般认为木兰参加的应该是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而她的真实姓名和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这种情况在历史中并不鲜见,比如夏朝的存在与否,在学界都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遗失了真名实姓的木兰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无数保家卫国的女性的代表,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女英雄,不能因为有争议就彻底抹去“木兰”的痕迹。所以我们在书中审慎地保留了木兰的故事,同时在介绍中说明了学界的争论,给小读者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

也正是因为类似的考量,《她们的故事》诞生颇为艰难,6年间沉淀了大量核实考证的细碎工作。由于传统史学的视角局限性,造成了女性形象的“集体失忆”。能在青史中留下只言片语的女性,绝大多数都失去了本来的名字,对女性人物的评价标准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些都导致了挖掘女性的材料存在较大困难。

严肃的历史研究亦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但不能因此放弃努力。这本涉及100位女性人物的传记,需要无数文字、音像资料作为支撑,我们也在书后制作了参考文献,既是引证,也供读者作为延伸阅读之用,引导读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思考。

《她们的故事》参考文献页。

同时为了贴近小读者的阅读兴趣,不让每个人物的人生都成为“百度百科”式的生平罗列,几经斟酌,我最后采用了类似小说的笔法来讲述具体的故事,增加了场景的画面感。这种写作风格也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很多家长通过微信给我发来孩子废寝忘食读书的照片和反馈,小读者对书中的人物更能“感同身受”,会对其中某几位人物有更强烈的喜爱,而不会觉得这是些高高在上的榜样。很多妈妈也从“陪孩子读书”变成了《她们的故事》忠实的粉丝,认识了许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女性人物,“边看书边下单”,第一时间买来了她们的个人传记。

这也是我创作时的期待——将一本书织成一张阅读网。书中的100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篇幅都不长,但是启发孩子通过深入阅读,挖掘人物背后更多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意义,从《她们的故事》出发,未来写下自己的故事。

撰文/王叡

编辑/王铭博

校对/柳宝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教育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